查看原文
其他

蹊跷的出血:女童全身针尖样瘀点+瘀斑,究竟为何?

陈培填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3-09-25

*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,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



这个病例你会考虑是什么原因?



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mmune throm-bocytopenia,ITP)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,其特点是单纯血小板减少,而其他两系血细胞正常。该病临床上以2~5岁患儿多见,常常是因为皮肤“针尖样”皮疹而来诊。下面这则病例患儿全身出现针尖样瘀点、瘀斑,难道是ITP?还是另有其他疾病?


病例

患者,女,3岁2月,因发现全身瘀点、瘀斑2天来诊。

病情大致如下:2天前出现散在针尖样瘀点、瘀斑,起于后背,后至四肢、前胸、颜面,伴有1次鼻出血,量少,皮疹逐渐增多,无其他不适,来院就诊。
查体:体温(T) 36.8℃,脉搏(P) 110次/分,呼吸(R) 25次/分,SPO98%,体重14kg,颜面部、前胸、后背、四肢可见散在针尖样瘀点、瘀斑,左侧前臂可见2cm×1.5cm血肿,压痛,后腰骶部可见4cm×2cm血肿,压痛。上腭黏膜可见瘀斑,牙龈及舌尖可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。

患儿出现针尖样瘀点+瘀斑,没其他不舒服,会是什么病因?

赶紧查血:凝血酶原时间>200秒,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81.20秒;血常规:血红蛋白118.0g/L,血小板计数433×109/L。血型:Rh(D)+阳性,A型。肝功能、网织红细胞计数、D-二聚体未见明显异常。


病例总结:既往体检,无服用药物史,急性出血性疾病,凝血酶原时间(PT)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显著升高,血小板、肝功能、网织红细胞计数、D-二聚体及炎症指标未见明显异常。

 

很显然,根据初步检查结果,考虑为某种因素所致凝血功能障碍,常见的持续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,如血小板减少症、口服抗凝药、脓毒症、急性中毒、肝功能损害、严重创伤等。

患儿临床无明显感染症状及体征、否认外伤,查血示血小板、肝功能、炎症指标均未见异常,亦否认服用抗凝药物病史,排除了血小板减少症、口服抗凝药、脓毒症、肝功能损害、严重创伤所致,急性中毒可能性最大。

追问病史,患儿家中存在可疑接触过老鼠药的环境条件,考虑为患儿接触老鼠药后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性大。

其后家属表示家中有灭鼠药,为溴鼠灵,英文通用名为brodifacoum,成分为“大隆”,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,予对症治疗并抽血送我们汕头司法部门检查,口头报告患儿血液毒物分析可见灭鼠药成分!


图片来源某销售网站


灭鼠剂的众多类型中,抗凝血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剂型。如上文提及的溴鼠灵(成分为“大隆”)就是其中一种,为长效抗凝剂,亦称为“超级华法林”,同类型的还有溴敌隆、氯敌隆。

老鼠药剂型有:谷物诱饵、小丸、糊剂、追踪粉、蜡块等,较为常见的是谷物诱饵,外壳染成鲜艳的色泽,以提醒人类避免接触。

图片来源某销售网站


当老鼠进食或人类误服、接触等所致中毒时,不会立即发病(大量接触时可数小时内发病)。因为抗凝剂需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-1,25环氧化物还原酶来发挥作用,原有的维生素K未受影响,而影响后续维生素K的生成以及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等发挥作用。并且,只有当凝血因子活性降至正常值的30%以下才会出现凝血病,这一过程,通常需要24~48小时才能出现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变


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改变:PT延长、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升高、凝血酶原水平下降。而血小板、血色素未见异常(大量出血或多次抽血化验时可有出血性贫血)。


经验总结


当临床上接触到患儿存在不明原因的皮肤瘀斑和或出血症状(这里强调的是急性出血性疾病,而非慢性),在排除血小板减少症、口服抗凝药、脓毒症、肝功能损害、严重创伤、先天性凝血因子减少所致后,需考虑急性中毒,尤其是抗凝血灭鼠剂中毒。
患儿来诊时离接触老鼠药病程常超过48小时,我们在完善血常规、生化及凝血功能检外,追问抗凝血灭鼠剂暴露史尤为重要,这也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。如果无法追问到灭鼠剂暴露史,而临床考虑急性中毒可能性大,亦可抽血行灭鼠剂成分检测,以协助诊断。
除此之外,予维生素K1(5~10mg)诊断性治疗,如凝血酶原时间在24~48小时明显改善,亦可考虑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可能。
治疗上,如症状较为严重,必要时可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,纠正凝血功能障碍,出院后可予维生素K1继续治疗,每周行凝血功能检测,根据灭鼠剂半衰期的不同,维生素K1疗程约1~8月,过早停药可能会有反复出血。

参考资料:

[1]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组.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(2020).中华急诊医学杂志.2020.29(6)

[2]朱继红.不明原因出血——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诊治.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.2009[3]姜婷,王魏魏,李春雨,等.一家六口人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临床特点分析[J].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.2016,(2).129-130.[4]罗昌春.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临床分析[J].医学食疗与健康.2018,(12)


本文来源:医学界儿科频道

本文作者:陈培填 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院

责任编辑:CiCi

推荐阅读


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,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,以及所引用资料(如有)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,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、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。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

版权申明 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- End 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